气候变化对健康威胁不断增加
作者:杨金伟 来源:健康报 次
11月8日,由柳叶刀倒计时指导、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共同主办的《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(2021)》发布会以线上方式举行。结合今年公众高度关注的极端气候问题,《报告》指出了三大核心信息:气候变化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威胁正在不断增加,如不及时干预,类似河南暴雨的极端天气将更加频繁;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,但仍有提升空间;极端天气的应对,是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必修课。
《报告》显示,在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方面,2020年我国人均热浪暴露天数比1986年至2005年的平均天数增加了4.51天,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约92%。2020年,我国约有14500人因热浪而过早死亡,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约1.76亿美元;高温造成的劳动时间损失约为315亿工作小时数,相当于全国总工时的1.3%,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全年GDP的1.4%。此外,与2004年至2007年相比,2016年至2019年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登革热的能力增加了25.4%。我国洪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,虽然我国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使洪水受灾人数呈减少趋势,但2020年和2021年的极端降雨事件有可能逆转这一势头。
《报告》指出,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方面,2020年,我国地方层面的适应规划和评估、城市绿地增长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指标都取得了进展。但是,我国还没有出台国家级气候健康适应计划,大多数省份还未就气候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,也未制定适应规划,气象部门在公共卫生决策中的参与有限。在减缓工作方面,我国清洁能源规模扩大,能源系统的碳强度稳步下降。然而,在我国98%的城市中,PM2.5年平均浓度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(10微克/立方米)。我国的碳排放控制面临巨大压力,在全球其他国家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普遍下降的情况下,2020年我国总排放量因经济复苏增加了1.28%。
据介绍,《报告》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领衔国内外25家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共同撰写,专业领域涉及气候科学、流行病学、卫生政策、地理学、环境工程、经济学、传播学等。团队通过建立20余个指标监测体系,逐年追踪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影响,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对人群的健康效益,旨在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造成健康威胁的认识。团队呼吁各部门和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改善人群健康。
《报告》显示,在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方面,2020年我国人均热浪暴露天数比1986年至2005年的平均天数增加了4.51天,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约92%。2020年,我国约有14500人因热浪而过早死亡,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约1.76亿美元;高温造成的劳动时间损失约为315亿工作小时数,相当于全国总工时的1.3%,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全年GDP的1.4%。此外,与2004年至2007年相比,2016年至2019年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登革热的能力增加了25.4%。我国洪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,虽然我国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使洪水受灾人数呈减少趋势,但2020年和2021年的极端降雨事件有可能逆转这一势头。
《报告》指出,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方面,2020年,我国地方层面的适应规划和评估、城市绿地增长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指标都取得了进展。但是,我国还没有出台国家级气候健康适应计划,大多数省份还未就气候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,也未制定适应规划,气象部门在公共卫生决策中的参与有限。在减缓工作方面,我国清洁能源规模扩大,能源系统的碳强度稳步下降。然而,在我国98%的城市中,PM2.5年平均浓度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(10微克/立方米)。我国的碳排放控制面临巨大压力,在全球其他国家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普遍下降的情况下,2020年我国总排放量因经济复苏增加了1.28%。
据介绍,《报告》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领衔国内外25家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共同撰写,专业领域涉及气候科学、流行病学、卫生政策、地理学、环境工程、经济学、传播学等。团队通过建立20余个指标监测体系,逐年追踪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影响,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对人群的健康效益,旨在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造成健康威胁的认识。团队呼吁各部门和公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改善人群健康。